1、赠与
1.1定义: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予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赠予是一种双方自愿的民事法律行为。
赠与是指赠与人(即赠送财产的一方)自愿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即接受财产的一方)的行为。赠与是一种生前行为,即赠与人在世时主动将财产转移给他人。
1.2特点:
自愿性:赠与是基于赠与人的意愿进行的,赠与人可以选择是否赠与、赠与的对象以及赠与的财产范围。
无偿性:赠与通常是无偿的,受赠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获得赠与的财产。
即时生效:赠与一旦完成,财产的所有权立即转移给受赠人,赠与人不再对该财产享有所有权。
2、继承遗产
2.1定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合法财产由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继承人依法取得的行为。继承是一种基于身份关系的财产转移方式。
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即去世的人)去世后,其遗产按照法律规定或遗嘱内容转移给继承人(即接收遗产的人)的过程。继承是一种死后行为,发生在被继承人去世之后。
2.2特点:
法定性:继承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如果没有遗嘱,遗产将按照《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如果有遗嘱,则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继承。
被动性:继承的发生是由于被继承人的去世,继承人无法选择是否继承,但可以选择放弃继承。
延后生效:继承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才开始,继承人只有在继承程序完成后才能正式取得遗产的所有权。
二、赠予与继承的主要区别
一)、发生时间
赠与:发生在赠与人生前,赠与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自愿将财产赠与他人。
继承:发生在被继承人去世后,继承人只能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才能继承遗产。
二)、法律效力
1. 赠与
赠与合同一旦成立并履行完毕,赠与的财产所有权即刻转移给受赠人,赠与人无权再撤销赠与(除非符合法定撤销条件,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等)。
赠与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规定约束。
2. 继承
继承是根据法律规定或遗嘱内容进行的,继承人依法取得遗产的所有权。继承程序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手续,如继承公证、遗产分割等。
继承人有权选择接受或放弃继承,但一旦接受继承,继承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
三)、法律程序
赠予:赠予人需与受赠人签订赠予合同,并到相关部门办理财产过户手续(如房产过户、车辆过户等)。
继承:继承人需办理继承公证,凭公证书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四)、税收
1. 赠与
契税:如果赠与的财产是不动产(如房产),受赠人可能需要缴纳契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可以享受契税减免政策,但非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则需要缴纳契税,税率一般为房屋评估价格的3%左右。
个人所得税:根据现行规定,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对于非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受赠人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税率根据赠与财产的价值而定。
印花税:赠与不动产时,双方还需要缴纳印花税,税率为房屋评估价格的0.05%。
2. 继承
契税:直系亲属之间的法定继承是免税的,因此继承房产时不需要缴纳契税。但如果继承人通过遗嘱继承或非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则可能需要缴纳契税。
个人所得税:继承所得的财产(包括房产)在继承时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如果继承人在继承后出售该财产,则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及附加税:如果继承人在继承房产后出售,且持有时间不足2年,可能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持有时间超过2年的,可以免征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房产(如商业用房),出售时可能还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
五)、财产范围
1. 赠与
赠与的财产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动产(如现金、车辆、珠宝等)或不动产(如房产、土地等),也可以是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
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赠与哪些财产,赠与的财产不必是全部财产,可以是部分财产。
2. 继承
继承的财产范围限于被继承人去世时遗留的合法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继承人继承的是被继承人的全部遗产,除非遗嘱中有特别规定。
继承人不仅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还可能继承其债务。继承人应当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
六)、撤销权
1. 赠与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撤销。
如果受赠人有以下情形之一,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2. 继承
继承人无权单方面撤销继承,但可以选择放弃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继承人应当在知道继承事实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放弃继承的声明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且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提出。一旦放弃继承,继承人将不再享有继承权,也不再承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责任。
七)、案例分析
案例1:赠与
背景:张三有一套房产,他决定在自己去世前将这套房产赠与儿子小张。张三与小张签订了赠与合同,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张三去世后,小张已经取得了该房产的所有权。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张三是在生前将房产赠与给儿子小张,属于赠与行为。赠与完成后,房产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小张,张三去世后,小张无需再通过继承程序来取得该房产。
案例2:继承
背景:李四去世后留下一套房产,李四的配偶和子女均为法定继承人。李四没有立下遗嘱,因此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李四的配偶和子女共同协商后,决定将房产过户到配偶名下,其他子女放弃继承。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李四去世后,其遗产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分配。继承人有权选择接受或放弃继承,最终房产由配偶继承,其他子女放弃了继承权。
三、赠予与继承的注意事项
1、赠予的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予人在财产权利转移前可以撤销赠予,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予合同除外。
2、继承权的丧失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伪造、篡改、隐匿遗嘱等。
如果财产转移涉及复杂情况(如多份遗嘱、债权债务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程序合法合规。
结语
赠予与继承遗产有什么区别?通过了解赠予与继承的法律性质、适用条件、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帮助您选择适合的财产转移方式。如果您对赠予或继承问题仍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详细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