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是关于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和先行赔偿人的追偿权的规定。
一、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
产品责任法律关系由其主体、客体、内容构成。产品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具体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与责任的人。包括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产品责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缺陷产品。产品责任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确定关于缺陷产品造成损害后,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之间在权利、义务、责任方面的关系。即确定谁有权利获得赔偿,谁有义务承担赔偿,承担哪些赔偿责任。
所谓受害人,是指因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之后,有权要求获得损害赔偿的人。亦是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害人若是公民,又可将受害人分为缺陷产品的买受人、缺陷产品的使用人和其他受害人。缺陷产品的买受人,是指为自身使用或者消费产品而亲自购买该产品,并因该产品受到损害的人。缺陷产品的使用人,是指使用或者消费他人购买的该缺陷产品,并因此而受到损害的人。缺陷产品的其他受害人,是指除缺陷产品的买受人、使用人之外的,遭受到与己无关的缺陷产品损害的人。例如过路人、邻居等。
本条前段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此即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即受害人因产品存在缺陷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之后,可以向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侵权损害赔偿的要求。根据本条的规定,受害人有权选择产品侵权损害赔偿人。受害人因产品存在缺陷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之后,可以向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侵权损害赔偿的要求,享有选择赔偿人的权利,即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受害人可以起诉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要求生产者赔偿;受害人也可以起诉该缺陷产品的销售者,要求销售者赔偿。这种选择权利由受害人根据自身的方便和利益决定。主要是方便受害人对产品责任的诉讼,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本法第40条还规定了产品存在瑕疵时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产品存在瑕疵,即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其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其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其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受害人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对瑕疵产品进行修理、更换或者退货,造成损失的,有权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应当按受害人的要求,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按要求赔偿损失。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主体首先是销售者。这是因为,销售者是合同买卖关系中的产品出卖人,是当事人之一。所以,应当首先向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负责,瑕疵产品的受害人也应当向产品的销售者求偿。
第40条还规定,销售者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可以向对产品瑕疵负有责任的生产者、供货者追偿自己所受到的损失。但是,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时,已经明确约定事后处理纠纷的事项,那么生产者、销售者、供货者应当按合同约定追究责任。销售者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具有追偿的权利,应当视合同约定而异。如果合同中约定生产者在向销售者供货时,按产品数量的一定百分比多付货物,而后不再承担被追偿的责任时,那么销售者则失去了追偿的权利。
二、先行赔偿人的追偿权
本条后段规定,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这是指在产品责任诉讼中,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先行承担侵权损害赔偿之后,先行赔偿的一方有权向负有责任的人追还所先行支付的赔偿费用。依本条规定,在产品责任诉讼中,不管受害人起诉谁,也不管作为被告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有无责任,都应首先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先行承担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如果不属于先行赔偿一方的责任,则先行赔偿一方有权向负有责任的人追偿先行支付的赔偿费用。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履行先行支付的责任,为使受害人能够及时、方便、充分地获得损害赔偿,补救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受害人也负有举证责任。主要有:
1.对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事实提供证据
如受害人遭受伤害、残疾、死亡的事实和医生诊断证明,因此而支付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的单据或者其他证明;遭受财产损失的具体情况、损害程度和有关照片、数据等等。
2.证明所遭受的损害与该产品缺陷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要求受害人证明产品存在缺陷的原因
例如,电风扇漏电造成损害,受害人只需证明当使用该电扇时,一打开开关,便触电而遭受人身伤害。受害人只要提供电风扇有漏电的事实,而不需要受害人证明电风扇漏电的原因,是设计、制造、指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受害人还应当证明自己是在正常状况下进行的正当使用
当受害人对上述事实提供有效证据后,方可得到合理的、充分的赔偿。